中鸿亿博集团与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将百名抗战老兵红手印及资料捐赠给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展览

发布日期:2018-10-26 文章来源:本站

中鸿亿博集团与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将百名抗战老兵红手印资料捐赠给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展览

2018年10月16日,由中鸿亿博集团副总经理、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文彬、研究会会长杨红雷带队与成都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来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将在四川省内搜集到的百名抗战老兵红手印及相关资料捐赠给淞沪馆。

 

100名抗战老兵的手印,是从600余份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手印中精选出来的,其中包括参加过淞沪会战的抗战老兵及蒋介石专机驾驶员等。曾经担任过蒋介石警卫连长的94岁抗战老兵郭文侠先生也专程从四川来到上海参加捐赠活动,共同铭记抗战历史,并现场采集制作了其本人的红手印。

 

100名抗战老兵的手印,是从600余份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手印中精选出来的,其中包括参加过淞沪会战的抗战老兵及蒋介石专机驾驶员等。

 

据介绍,中国十四年抗战,成千上万的抗战军人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后有的血洒疆场,有的解甲归田,默默无闻地被岁月淡忘,其中包含了众多抗战老兵可歌可泣的抗战经历、弥足珍贵的抗战史料和抗战文物。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长期致力于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一直在搜集、整理和研究抗战老兵的口述资料。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与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中鸿亿博集团还计划共同前往四川泸州,采集采访曾经参加过淞沪抗战的四川唯一健在的老兵张明恕的手印并全程拍摄记录他的抗战经历。

本次捐赠收集的抗战老兵手印,以及相关音像与文字资料,将会在淞沪馆二期展览中展出,将极大地丰富展示内容与形式。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坐落于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纪念馆采用塔馆合一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3490㎡,展厅面积1500㎡,室外展示区域近8000㎡,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形成“馆园合一、文绿结合、史艺并举”的模式。自2000年1月28日建成开馆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1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党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

纪念馆共11层,1—2层为陈列区,3层为馆藏区,4层以上为塔式建筑。1—2层专题陈列《血沃淞沪——淞沪会战主题展》,由“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等七个部分组成。陈列以文物、史料、图片为主,有抗战时期往来的电文、手令、战役总结、官兵家书等文书,战前敌我双方及德国顾问团绘制的军事地图、嘉奖令、电影胶片以及军械、军服、缴获的日本军旗等。同时,以新增抗战题材艺术作品充实展览,并辅以声、光、电互动手段以及新媒体导览系统,用先进的陈展理念,真实客观地展示了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历史原貌,将“血沃淞沪”的历史真相昭示天下,激励华夏子孙“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室外展示区包括:雕塑《结1937》、《淞沪战歌》浮雕墙、《历史涟漪》、《汇聚》胜利之火、《警世钟》、《抗战文化艺术墙》以及由《历史之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碑》、《淞沪军民抵抗日军》组成的艺术装置。作为上海市重点文博场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始终注重发挥纪念馆在“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致力建设成为“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即淞沪抗战史展示中心和淞沪抗战史研究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本文部分图片和部分文本使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公众号—淞沪馆的相关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新闻
0.161592s